|
外泌體專題四——外泌體的應用(神經退行性疾病)56
為了有效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發可靠的診斷指標是研究的重點。神經變性病理主要與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區域的細胞的不同亞群相關聯的事實使得相關的生物標志物的鑒定成為一個挑戰。從中樞神經系統到腦脊液和血液,介導的大分子運輸的細胞外囊泡(EVs)成為中樞神經系統很有前景的生物標志物來源。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都可釋放EVs,并攜帶細胞特異性的蛋白質和核酸。EVs的內含物也隨細胞狀態的變化而變化,這可反映細胞內的生理變化。表面標志物表達可用于識別EVs從哪個細胞類型來源的。因此,EVs可以提供有關中樞神經病理變化的豐富信息。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在的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上發表review,評述了目前所了解的EVs的生物學特性和功能,討論了它們參與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的證據,并且提出它們可作為疾病生物標志物的潛力。 關鍵點: 1. 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可分泌細胞外膜泡(EVs) 2. 細胞外膜泡(EVs)包括外泌體(exosomes)、微泡(microvesicles)、凋亡小體(apoptotic bodies)等,它們的成分可反應它們的細胞來源 3. EVs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 4. 腦脊液和血清中EVs的RNA和蛋白質成分可作為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標志物 5. 鑒定出腦脊液和血液中最相關的但是豐度又低的標志物是一個挑戰 6. 開發高產量的EVs提取方法對最終應用于臨床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