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點 I 磁珠和凝膠到底是按體積還是質量來計算 ,計量單位為什么不一樣?314
一、磁珠 磁珠由微小的氧化鐵顆粒(20至30nm)組成,例如磁鐵礦(Fe3O4),它們具有超順磁性。超順磁珠與常見的鐵磁體不同,因為它們僅在存在外部磁場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磁性。 通過控制磁珠粒徑,可以獲得滿足要求的磁響應性和懸浮能力。并且,磁珠可利用豐富的表面活性基團實現與生化物質的偶聯,從而在外磁場的作用下對待測樣品進行分離和富集。與傳統的分離方法相比,磁珠更適合對組分復雜的生化樣品進行分離,因其分離的同時能進行富集,簡化步驟,提高效率,同時也使分析檢測的靈敏度大大提升。 磁珠表面可以修飾不同的官能團(如-OH,-COOH,-NH2等)后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如核酸提取、細胞分離、蛋白抗體分離、重金屬檢測及核磁共振等。其中,羥基磁珠和羧基磁珠均能有效吸附核酸。一般來說,在鹽體系中羥基磁珠對核酸吸附效果更優;在PEG體系中羧基磁珠對DNA和RNA吸附效果較好。 磁珠在生物科研及工業領域的用途有:免疫沉淀、蛋白/抗體純化、核酸提取、細胞分選和磁微粒化學發光,詳情請登錄公眾號或官網(//bejbz.com.cn)了解。 二、瓊脂糖凝膠 瓊脂糖凝膠是由β-D-半乳糖和3,6-脫水-L-半乳糖交替結合所形成的線性多聚糖。利用純化的瓊脂糖熱溶液冷卻時能凝膠化的特點,可較方便地制成珠狀物。在凝膠過程中由單獨的多糖鏈先形成雙螺旋,然后聚集成膠束,膠束之間形成微孔,其大小取決于膠束的多少,即瓊脂糖的濃度。采用不同濃度的瓊脂糖溶液,成球后可得到不同孔徑的球狀凝膠。最終凝膠結構=瓊脂糖凝膠結構。 Sepharose是瓊脂糖系中最早的產品,為非交聯結構,不能高壓滅菌,僅用于2~40℃范圍,按瓊脂糖含量為2%、4%、6%分成2B、4B及6B三種型號,可用于分離核苷酸類化合物。 當瓊脂糖凝膠與2,3-二溴丙醇共價交聯可得交聯瓊脂糖sepharose CL,其熱穩定性及物理化學穩定性大大提高,在中性條件下可經120℃消毒并且非特異吸附性小,按瓊脂糖含量為2%、4%、6%分成CL-2B、CL-4B、CL-6B三種型號,它們除用于凝膠過濾外,還廣泛用作離子交換劑及親和吸附劑的母體。 瓊脂糖凝膠4FF、6FF是高度偶聯的瓊脂糖凝膠,機械性能大大增強,流速快,適合工業制備生產。化學穩定性高,可用多種促溶劑、有機溶劑操作和1~2M NaOH在位清洗。 瓊脂糖凝膠介質:4B(4%瓊脂糖)—CL-4B(低強度交聯)—4FF(高強度交聯),剛性逐漸增強,耐壓性提升,但是在交聯的過程中部分基團已經被占據,所以可交聯上去的配基逐漸減少,制備的介質配基密度逐漸減小。 三、瓊脂糖磁珠 瓊脂糖磁珠通常是以Fe3O4為核、瓊脂糖為殼的核/殼結構微球。它兼具了磁珠和瓊脂糖凝膠兩者的特性,一方面表面的瓊脂糖提供豐富的基團和天然的多孔結構,具有天然的分離純化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磁性分離來實現高通量的自動化操作。瓊脂糖磁珠通常用于蛋白/抗體純化,也可用于免疫沉淀(IP)、免疫共沉淀(Co-IP)、Pull-down等。 Biolinkedin答疑 Q:三者的區別是什么? A:三者的成分、粒徑和應用都有不同。磁珠主要是Fe3O4以及表面修飾基團,瓊脂糖凝膠是含有90%以上水分的瓊脂糖微球,瓊脂糖磁珠是結合磁珠和瓊脂糖凝膠來產生的;磁珠的粒徑從50nm到10um之間,瓊脂糖凝膠和瓊脂糖磁珠的粒徑在30-150um;在IP/Co-IP和蛋白/抗體純化應用上,磁珠適合靈敏度較高的IP/Co-IP實驗,因為磁性分離,方便快捷,且適合高通量實驗;瓊脂糖凝膠載量更大,更適合蛋白/抗體純化,缺點是需要離心步驟;瓊脂糖磁珠介于兩者之間,適合于初學者進行IP/Co-IP實驗,也可以進行蛋白/抗體純化,特別是高通量的測試。 Q:三者的計量單位為什么不一樣? A:磁珠是一種納米或微米級別的微球,分散在分散液中,按質量濃度計算,通過取一定體積的磁珠烘干,稱重,得到質量濃度。所以成品按重量計算,一般為10mg/mL,也有50mg/mL。瓊脂糖凝膠和瓊脂糖磁珠因為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瓊脂糖凝膠和瓊脂糖磁珠烘干后無法較為準確的計算成品質量濃度,因此成品按體積計算,一般是20%或50%濃度。 Biolinkedin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啦,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登錄我們官網bejbz.com.cn或者關注我們公眾號,和我們隨時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