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翎因生物ConA磁珠解鎖CUT&Tag技術助力NGS178
前不久,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的Henikoff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公開了CUT&Tag(Cleavage Under Target & Tagmentation)技術的詳細結果與實驗方案。與以往的ChIP-Seq、pA-MNase等方法相比,CUT&Tag技術方法簡便易行,信噪比高,重復性好,需要的細胞數量少至60個細胞,且有望將ChIP-Seq做到單細胞水平,再一次展現了創新技術方法的潛力。 CUT&Tag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蛋白質-DNA互作研究方法,被用來替代傳統的ChIP-Seq方法。CUT&Tag在高活性轉座酶上融合了protein A/G抗體結合功能域,該功能域部分可以與靶向目的位點的抗體結合,使得Tn5轉座酶在目的位點上被原位栓系,并且在目的位點附近進行打斷的同時引入必要的接頭序列,隨后提取的DNA在經過PCR擴增后直接得到用于測序的文庫。相比于被廣泛應用的ChIP-Seq方法,CUT&Tag所需的細胞量更少,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可重復性。不需要進行甲醛交聯固定和超聲波打斷,也不需要通過連接法添加測序接頭,在簡化操作、節省時間的同時,也提供了應用于單細胞測序研究的可能性。 該技術除了酶以外最重要的原料就是固定細胞的刀豆蛋白A(ConA)磁珠。通過將細胞固定在ConA磁珠上,簡化了更換反應體系和連續洗滌的操作,可以實現一管式操作。實驗流程從細胞收集到PCR文庫構建的整個實驗流程可以在一天內完成。 翎因生物自主研發的刀豆蛋白A(ConA)磁珠與國外知名公司產品相比,與糖蛋白結合量更高,對細胞損傷更小,非常適合CUT&Tag技術的使用。 翎因生物ConA磁珠解鎖CUT&Tag技術助力NGS! |